《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5)丨“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
In-depth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n the Course “Planning of Scenic Areas and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唐晓岚* 娄庚林 任宇杰
唐晓岚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人才培养、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名山风景史研究
娄庚林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遗产地及保护研究
任宇杰
南京林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人才培养、保护地大数据研究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05期P18-23.
●全文引文格式:唐晓岚,娄庚林,任宇杰.“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J].园林,2023,40(05):18-23.
摘要:“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不仅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程,而且是一门具有课程思政体现空间与实现价值的课程。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为例,对教学案例和教学环节进行思政融合设计,构建思政系统框架,探索思政课程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合的过程,深度研究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并将其融汇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从“自然山水探索认知”“自然山水保护求索”以及“新时代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建设成就”三个维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探索思政课程有机融合的实践途径,以期对风景园林专业以及其他学科专业的思政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挖掘;教学实践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的根本问题[1],课程思政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学科融合的思想指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类学科相结合,并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形成常态化思政教育模式是当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2]。
本文着重于风景名胜区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和规划编制,介绍在“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如何深度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经验,为新时代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人才的培养做出先行。
1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是新时代风景地保护地教学的新特征,当代教学应立足学科特色,抓住相关思政元素,合理优化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通过多元多维角度在课程中突显时代价值观,以帮助当代新人才形成正确价值理念,其总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2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
课程思政及元素定位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专业课程,力求做到在专业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设计方法创新、掌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生态环境命运共同体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设计手段,在思政上树立可持续的国土资源与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理念、培养学生整体的大局意识与全局观念。
2.1 课程思政总体建设目标
结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的教学定位和课程专业,课程的建设目标为:(1)专业知识目标。课程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奠定基础。(2)思政目标。探寻认知和保护求索两大课程主题,通过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感悟专业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为国家输送人才[3]。
2.2 课程思政元素收集与挖掘方法
对于“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要不断在各个教学单元内挖掘思政元素(图2)。首先把握课程的思政元素,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人生观教育、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6大核心思政元素;然后从从自然山水探索认知、自然山水保护求索和新时代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建设成就三个维度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表1)
图2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的基本思政点挖掘
表1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课程思政矩阵图
3 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应用
通过对教学单元的思政元素提取,主要从自然山水探索认知和自然山水保护求索两方面进行举要,并具体应用实地情景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南林精神传承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多视角观察、多层次体验、多元思维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推动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规划”代表着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经典示范课程向新时代课程思政的转变,标志着在已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更为具体的精神文化,为广大师生明确价值走向和精神传承,让新时代南林大园林学子通过“立德育人”而牢记“树木树人”。使师生谨记时代使命,追求科学求实、开拓创新,扎根祖国生态事业,心系人民福祉,传承红色基因,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保护新华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
[2] 张大良. 课程思政: 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 中国高教研究, 2021(01): 5-9.
[3] 赵继伟. 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目标与方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42(3): 175-180.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舒婷婷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5)丨回归风景园林教育的本原《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5)丨风景园林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4)丨疗愈环境建设与公共健康《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4)丨疗愈环境与公共健康《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4)丨以绿色康养为主体的自然辅助疗法实践体系构建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4)丨疫情背景下社区花园实践与公共健康促进探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4)丨从大学到社区:美国田纳西大学花园园艺疗法项目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4)丨园艺疗法体系的组成、内涵与实施应用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4)丨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效益研究综述与展望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03)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也属于城市基础设施范畴《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03)丨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场域”理念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转型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基于景观基础设施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香港“城市固废景观”类棕地再生机制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03)丨应对雨洪挑战的城市滨水码头区蓝绿空间耦合设计研究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3)丨规划设计实践视角下城市绿地碳汇与碳排研究成果可用性述评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03)丨日本名胜无邻庵庭园的保护管理经验研究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信箱:LA899@vip.163.com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